重庆配资公司 电影《南京照相馆》背后:南京大屠杀案“京字第一号证据”发现始末_罗瑾_相册_日军
电影《南京照相馆》正在热映重庆配资公司,影片背后的历史比银幕上的故事更加令人心碎。电影改编自南京大屠杀期间日军的真实罪证影像,讲述了两位年轻人接力守护历史真相、揭露罪行的感人故事,让惨痛的历史永不遗忘。
故事的核心场景发生在“吉祥照相馆”,这一地点原型是位于南京长江路一带的华东照相馆。1937年12月,日军侵占南京时,年仅十五六岁的罗瑾正在华东照相馆做学徒。1938年1月的一天,一位日本军官带来两卷胶卷,罗瑾在冲洗胶卷时震惊地发现,胶片上记录的竟是日军屠杀中国同胞、强奸妇女、抢掠财物等暴行。为了保留这些珍贵的罪证,他冒着生命危险多洗了几十张照片,并将其中16张精心挑选、装订成册。
这本相册如今被珍藏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内。“日军一直试图掩盖南京大屠杀的暴行,但罗瑾明知其中危险,仍坚守着这一秘密,”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工作人员说道。
1940年,由于生活所迫,罗瑾离开了照相馆,转而加入汪伪政府的交通电讯集训队学习。在这里,他将珍贵的相册藏在宿舍的床板下。1941年初,伪宪兵突袭寺庙,罗瑾临危不乱将相册藏在厕所的墙洞里,并用泥浆封住。即便如此,他还是定期去检查,确保相册的安全。然而,几天后,令人痛心的是,珍贵的证据却悄然失踪。
展开剩余63%为避免遭遇日军的追杀,罗瑾决定逃离南京,辗转多地,最终隐匿于福建大田县,并在那里开了一家“上海照相馆”。但命运并未就此放过他。
1941年,与罗瑾一同接受培训的吴旋,某日无意间在草丛中发现了那本失落的相册。他拾起一看,发现这正是记录日军暴行的罪证。尽管心知藏匿这本相册极其危险,但吴旋毫不犹豫地将相册藏在寺庙里的坐佛底座裂缝中,随时暗中检查它的安全。后来,他又将相册带走,藏在随身的小箱子里,始终没有泄露其秘密。
1946年,南京发布布告,号召市民提供日军在南京的犯罪证据。吴旋将封存多年的相册交给南京临时参议会,并在“为呈献南京大屠杀案敌寇罪行照片事”一文中,写道:“这些照片始得重见天日,我特将此材料检出,望转交相关机关,以便让罪行得以审判。”
同年2月,南京设立军事法庭,对日军战犯进行审判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主犯,原日军第六师团长谷寿夫被带至南京接受审讯,但他百般抵赖,拒不认罪。然而,罗瑾和吴旋保存的相册,成了无法辩驳的铁证——它被编号为南京大屠杀案“京字第一号证据”,揭露了日军的血腥罪行。
面对铁证如山,谷寿夫终于不得不低头认罪。南京市临时参议会在1946年11月的报告中提到:“谷寿夫见到这些证据时,面色苍白,慌乱不已。”最终,1947年3月10日,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宣判谷寿夫死刑,4月26日,他在南京雨花台被执行枪决。
1995年,罗瑾与吴旋在南京重逢。直到这一刻,他们才完全了解这本相册背后所经历的一切风雨波折。“这不仅仅是一本相册,它是整个民族不容忘却的记忆。”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周峰表示,罗瑾和吴旋保存的16张照片,作为法庭的重要物证,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。南京大屠杀的历史,永远无法被抹去。
来源:新华社、新华每日电讯
发布于:山东省融胜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