全国配资公司 童贯:历史上带兵时间最长,掌握军权最大,被封官爵最高的太监_徽宗_宦官_蔡京
众所周知,宋朝的奸臣数量最多,这并非是一个偶然现象。回顾整个宋朝历史,初期虽然经济富裕,但不断的边境冲突始终困扰着国家。而最终全国配资公司,历史上著名的“靖康之难”便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。到了宋朝后期,赵构在南方设立了自己的政权,但外部的金辽元三国不断挤压,最终无法抵挡的蒙古铁骑直接压垮了这个朝代,导致国家灭亡。
大宋的灭亡,原因众多,其实并非单纯是奸臣作祟。所谓“重文抑武”的国家策略才是其根本问题,文官受到过度重视,导致军事力量逐渐削弱,最终被外敌所击败。奸臣虽为历史的众矢之的,但更多时候,他们只是掩盖国家根本性错误的替罪羊。
然而,虽然许多奸臣值得被指责,但我们还是应当分清他们的所作所为,客观看待他们的行为。比如,王安石曾一度被视为“奸相”,全国上下掀起了一阵讨伐声浪。然而,历史证明,王安石确实是少数具有才干和责任感的名相之一。
展开剩余86%在北宋徽宗时期,有“六贼”的事件,政权混乱,最终导致了靖康之难。而在这六位“贼”中,童贯无疑是最具争议的一位。
童贯,字道夫,开封人,是北宋时期的宦官,曾担任太尉,领枢密院,掌握了全国的军权。在靖康之难前,他随徽宗南巡,太学生陈东等人上书请求斩除“六贼”,结果他被贬职至昭化军节度副史,并在未赴任前被宋钦宗派人斩杀,头颅挂在汴梁城头示众。
童贯的形象最初让我是在看《水浒传》连环画时认识的。当时他作为枢密使,统帅十万大军围剿梁山,结果在宋江和吴用设下的十面埋伏中大败而逃,几乎丧命,给人留下了极差的印象——一个典型的无能之人。事实上,《水浒传》只是小说,梁山的故事并没有那么传奇,水泊梁山的草寇小团队并不足以让童贯这样的大官带兵去剿灭,真正的任务是剿灭浙东方腊,而水浒则把这些历史功劳都算到了宋江头上。
不过,令人惊讶的是,童贯并非我们想象中的典型太监。从电视剧和连环画中看,他身材高大、满面胡须,根本不符合传统太监的形象。而根据《宋史》的记载,童贯“身形魁梧,面色黝黑,体格如铁”,与普通的宦官形象完全不同。也许这和他成年后才入宫有关,他与那些年幼净身的太监在生理上有所不同,可能还保留了部分性别特征。至于他是否真的是太监,这就不得而知,或许只有他自己清楚。
我一直对宦官抱有偏见,毕竟在中国历史上,许多朝代的政权都因宦官干政而陷入混乱,甚至导致了国家的灭亡。然而,童贯却是其中最为特殊的一个。作为宦官,他掌握的权力是其他任何宦官所无法企及的。他不仅是历史上唯一以军功晋升太师、封王的宦官,还在朝中掌管军权长达二十年。更为罕见的是,童贯还是第一位代表国家出使外国的宦官。
无论在正史还是野史中,童贯的名声都不佳,几乎没有人为他辩护。然而,如果要让我们具体说出他做了哪些坏事,似乎也不太容易。他并没有像赵高那样指鹿为马,也没有像刘瑾那样鱼肉百姓。至少在史书中,并未记载他做过什么特别邪恶的事情。从某种程度上看,童贯更像是一个“有点能力,但又有点阴险”的宦官,他凭借讨好权贵,投机取巧,逐步获得了徽宗的宠信,最终在朝廷中崭露头角。
童贯非常善于社交,刚进宫时,他将目光盯在了皇帝身边的各类人物身上。无论是宫女还是太监,他都通过小恩小惠让他们产生好感。今天送点小礼物,明天发个红包,久而久之,皇帝耳边充满了赞扬童贯的声音。童贯还广泛结交权臣,成功讨好徽宗身边的亲信与后宫,使得他的升迁变得顺理成章。
不仅如此,童贯眼光独到,很快识别出徽宗会重用的人,这个人便是蔡京。其实在徽宗登基前,童贯并未获得太多实权。但在徽宗即位后,童贯凭借精准的判断,迅速把握了徽宗的性格和喜好。徽宗特别钟爱奇珍异宝,童贯便开始在全国搜罗徽宗喜爱的宝贝,渐渐成为了徽宗身边的重要人物。
蔡京当时是一个低谷期人物,徽宗登基后,他被一再贬职,甚至被流放到杭州一个道观做管理工作。但童贯并没有忽视蔡京的才能,他通过收集蔡京的书法和艺术品,精心策划,使徽宗渐渐对蔡京产生了兴趣。在童贯的推荐下,蔡京最终回京,并一跃成为丞相。这一过程中,童贯为蔡京铺路,实际上是为自己和整个派系搭建了一个强有力的后台。
然而,这种政治手腕也并非完全没有问题。虽然在徽宗朝,宦官的权力始终没有过度扩张,但朝政的腐化已经让国家走向了衰退。即使童贯是一个有一定才干的宦官,但其背后的政治操作和权力游戏仍然令人诟病。
童贯的军事生涯,也绝非一无是处。他在西北战役中屡次获胜,尤其在收复西夏失地后,得到了徽宗的重用,并逐步掌握了西部的兵力,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位掌握如此庞大军事力量的宦官。而他最大的一项军事功绩便是平定了方腊起义。
方腊起义本来并非《水浒传》所描述的那样,梁山英雄的功劳在实际历史中是微不足道的。方腊起义的起因,正是因为民众在宋徽宗时期受到了极大的压迫和剥削,才使得方腊得到了广泛支持。童贯受命镇压方腊,最终在嘉兴一战中重创了方腊主力,并成功捕获方腊,送往京城处死,最终平定了江南。
但无论他如何功勋卓著,童贯最终未能逃脱历史的审判。在靖康之难发生时,童贯作为军队指挥,居然在金军南侵时弃守太原,率军逃回京城,导致金军一路长驱直入,破坏了北宋的防线。而且,在逃亡途中,童贯竟然下令射杀无辜百姓,这种行为彻底改变了他在历史中的形象。
在靖康之难后,童贯被迅速处死,头颅挂在汴梁示众,成为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奸臣之一。然而,宋徽宗作为当时的最高统治者,他对内外的暴政与腐败也为国家的灭亡埋下了伏笔。童贯的死固然是不可推卸的责任,但更深层的原因却在于徽宗的昏庸与无道。
童贯是奸臣,但他所作所为的背后,实则也有许多复杂的背景和环境因素。尽管他个人有不少问题,但将北宋的灭亡全归咎于他,也未必完全公正。
发布于:天津市融胜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